讲好中国故事 论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的文化观照
原标题:论电影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的文化观照
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“坚定文化自信,秉持开放包容,坚持守正创新”,这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。电影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之所以引发热议,可以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其原因,但从文化角度解读,能够清晰地窥见当前国产电影创作的自信自强、开放包容和守正创新。
坚定文化自信,彰显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和平性
中华文明有自己的突出特征,中华民族历来讲究“大一统”观念。“统一性”确保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,使其在面对侵略时有着超强的民族凝聚力和顽强的抗争精神。影片开篇重点叙事“该不该打”“能不能打赢”的问题,突显了“立国之战”的战略意义。“不打”,新中国将再次面临外强的欺凌,“我们不付,就得儿子付,孙子付……”,因此,影片从传承中华文明历史脉络的角度,介绍了这场仗非打不可的理由。
战争不是目的,而是争取和平、赢得和平的手段。影片不仅表现了惨烈的正面战场,更将后方决策层惊心动魄的运筹帷幄贯穿全片。以武修权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首次亮相联合国制宪会议,严厉控诉美国武装侵略的罪行并拆穿其颠倒黑白的虚伪面目,并向全世界宣告,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,但这绝不代表着新中国软弱可欺。这一幕借古喻今,呼应了当前的国际形势,对“中国威胁论”和“中国责任论”进行了有力还击。
坚持守正创新,突出革命文化创作的人民性与现实性
红色资源是我党我军在伟大斗争中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,必须要传承好红色基因,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。抗美援朝是国产电影重点书写的题材,从《上甘岭》(1956年)《铁道卫士》《1960年)《英雄儿女》(1964年)《打击侵略者》(1965年)《飞虎》(1978年)《奇袭》(1990年)《铁血大动脉》(1998年)到近几年的《最可爱的人》《金刚川》《跨过鸭绿江》《浴血无名川》《北纬三十八度》《特级英雄黄继光》《狙击手》《长津湖》系列等,都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和口碑,究其缘由,这些作品能够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,生动书写了我党我军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,敢于斗争、敢于牺牲的传奇篇章。
以史为鉴,可以正视现在,更能着眼未来。该片以三部曲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,体现出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,堪称电影工业化制作典范。之所以耗时耗力逼真地再现这段历史,就是希望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重温历史,从而体会今日和平之不易。在珍惜现实美好的同时反思现实,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甚至是惊涛骇浪,我们该如何树立底线思维,增强忧患意识,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。
秉持开放包容,展现中国故事表达的民族性与国际性
优秀影片应致力于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。该片巧用各种影像符号表达情感,传达出特有的东方审美意象。李默尹和李晓父女奋斗在不同战场,通过一把钥匙很好地揭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,这符合中华民族“家国一体”的价值观。松骨峰上的那棵雪松在狂轰乱炸下屹立不倒,与三连战士们的精神骨气相呼应。导演陈凯歌说,“松树在我们的文化内涵中是勇敢与坚贞的象征”。还有,毛岸英的旧皮鞋代指父子亲、战友情,轰炸后废墟中的黑色枪套暗示了他的牺牲……导演娴熟地运用传统意象还原惨烈的战争场景,无疑给影片增添了一种东方韵味。
讲好中国故事,向全世界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、民族形象和人民形象,是国产电影义不容辞的使命。长期以来,受西方媒体和舆论的片面宣传影响,国产影片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存在“文化折扣”现象。诚然,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障碍,作为故事的讲述者,电影工作者需要增强将“文化差异”转化为“文化奇观”的能力。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特别注重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体叙事。通信排新兵杨三弟连续目睹连长、毛岸英的牺牲,差点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,战友给予关心并帮助其成长。立了军令状的江潮在带领113师夜袭时为了避免战士们做无谓牺牲而选择“坚持真理”静默电台……军人也是一个个血肉之躯、鲜活复杂的个体,有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也有忐忑不安的顾虑牵挂,有牺牲奉献的家国情怀也有情绵意长的亲情友情,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,也有本能存在的保守脆弱。真实的个体需求,既有不同民族文化烙印,也有全人类的共通的情感。只有关怀个体的叙事,才能有效地传达出普世价值观。(作者:李文华,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化传播系讲师)